疑难解答:“行”和“列”该咋区分?
什么是“行”?什么是“列”?很多词典都笼统不分
什么是“行”什么是“列”,看起来不是个大问题,但是你若靠一部语文词典来求解,可能会陷于困惑。谓予不信,试看几部权威词典的收释情况。
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(以下简称“现规”)3版(仅列相关义项。下同)
【行】① 行列。
【列】②人或物排成的行。
【行列】人或物排列起来,直的叫行,橫的叫列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以下简称“现汉”)7版
【行】① 行列。
【列】③ 行列。
【行列】人或物排成的直行和横行的总称。
《现代汉语学习词典》商务版
【行】① 组合而成的行列。
【列】③排列的直行或横行。
【行列】由人和物排成的纵行和横行的总称。
“行”和“列”是个很偏、很专业的问题吗?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吗?笔者不这样认为。
小学五年级数学就有“行”和“列”的内容。在五年级数学下册《方向与位置》这一部分,“行”和“列”是两个重要概念。教材是这样定义的:
确定位置时,竖排叫作列,横排叫作行。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,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。
数学中的“数对”问题就需要用“行∕列”来作定位。如“数对”(3,2),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,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,(3,2)表示位置为第3列,第2行。
电脑上常用的Excel 电子表格也是这样确定“行/列”位置的,以竖为列,以横为行。
再看现行词典的释义,要么不清不楚,如《现汉》等笼统不分,“行”和“列”不分横竖,都叫“行列”;要么与实际认知正好相反,解释为“直的叫行,横的叫列”。(按,按照《现规》“列”字字头下的解释,“列”与“行”没有区别,怎么又分出“直行横列”来了)
不过《现规》的说法也是确有所本的。查看台湾《重编国语辞典》:行行列。直列为行,横排为列。唐.杜甫〈赠卫八处士〉诗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列行次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既济,而未成列。”《礼记.丧大记》:“火三列,黼三列。”唐.孔颖达.正义:“列,行也。”
按孔颖达的说法,“列”和“行”是不分的。据《汉语大词典》,陆德明也是行列不分的: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:“左右陳行,戒我師旅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行,列也。”一个说:“列,行也”,一个说:“行,列也”。《现汉》也有所本了:行行列。列行列。
台湾最新编的《五南国语辞典》(2013),解释“行”,也是“直排为行”,举例与《重编国语辞典》相同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”。
不管传统怎么讲,台湾国语怎么用,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习惯用法和现代学科定义,“行”与“列”所指是横竖不混的,横为行,竖为列,方向很明确。如上述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“行、列”的定义。
现在常见的习惯用法反映的应是现代的认知。例如:昨天,她的左眼已经从术前只能看到视力表第一行,到现在可以看到第九行了。
再如:美国安全软件公司近日公布了2018年百大“最烂密码”报告,qwerty(键盘第一行从左起6个字母)是其中之一。电脑键盘上从左往右共三排字母键,也可以说分成了三行,第一行从左到右有10个字母,qwerty是其中依次排列的6个。以上用法中没人说第几列,更没人讲第几“行列”。
某省公务员考试“行测”(行政能力测验)考题,其中有一题考察考生的逻辑判断能力:
考 题
在以下5*5矩阵中,每个小方格中可填入一个汉字,要求每行每列均含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5个汉字,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,根据已经给定的条件,矩阵中①所在方格中应填入的汉字是:
解析: 根据方格中 “ 木 ” 的位置,可知 第一行 第一格只能填 “ 木 ” 字;则 第一行 还剩 “ 火 ” 和 “ 土 ” ,根据 最后一行第三列是 “ 土” ,则第一行第三列是“ 火” , ① 只能填 “ 土 ” 。
在需要分清“行”和“列”的情况,横为行,竖为列,这已经是常识,也是共识。
需要说明的是,在传统的汉字竖排文本里,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一起的文字组合只能叫作“行”。如这样一例:“《兰亭序》第2行第10字,是‘禊’,修禊事也”。按,王羲之《兰亭序》正文从右往左共28行,“禊”字在第2行。
《现汉》等词典的笼统不分显然是不可取的,而《现规》也需要根据实际用法加以修订调整,不能拘泥于传统旧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