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巨亏5亿到狂赚10亿,市值5560亿!寒武纪,中国AI芯片最强“逆袭王”是怎样炼成的?

分类: APPBET365 时间: 2025-09-23 20:00:54 作者: admin 阅读: 561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星火资本社,(https://xueqiu.com/1811821006/349245101)

2025年,是中国AI芯片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。而在这股浪潮中,有一家公司,像一匹脱缰的黑马,突然冲到了聚光灯下——它就是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$寒武纪-U(SH688256)$ (以下简称“寒武纪”)。

8月26日晚间,寒武纪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。这份报告,堪称“惊艳”:上半年营收28.81亿元,同比增长4347.82%;净利润10.38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要知道,去年同期,它还亏着5.3个亿。

更让人咋舌的是,其股价一路飙升,市值突破5560亿元(截至8月26日收盘),成为科创板“市值一哥”。一家曾经被质疑“只会烧钱”的AI芯片公司,究竟是如何实现逆袭的?

今天,我们就来拆一拆寒武纪的“中报密码”,看看它是如何从“亏损王”变身“盈利黑马”的。

一、“半年赚10亿”,寒武纪做对了什么?

如果你去年看过寒武纪的财报,可能会记得它那“跌跌不休”的曲线。但今年画风突变,业绩像是坐上了火箭。

上半年营收28.81亿元,同比增长4347.82%——这个数字,哪怕放在整个A股市场,也足够炸裂。公司解释得很直白:“主要系本期公司持续拓展市场,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。”

翻译成人话就是,芯片卖出去了,而且卖得非常好。

这其中,大模型训练与推理芯片及服务器成为最大亮点。

寒武纪的云端芯片思元系列,在互联网大厂、运营商、金融机构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部署。尤其是对DeepSeek、Qwen、Hunyuan等主流大模型的支持优化,让其成为“国产AI算力”的重要供应商。

换句话说,寒武纪吃上了“大模型时代”的红利。

二、不只是卖芯片,更是“卖生态”

寒武纪并不是一夜爆红的。它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,源自中科院计算所,创始人陈天石是个典型的“技术派”。但过去几年,它一直面临一个灵魂拷问:你到底能不能赚钱?

2025年上半年,它用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但盈利的背后,不只是芯片卖得好,更是生态建设的成熟。

寒武纪从一开始就坚持“云边端一体”的战略,不仅做芯片,还做配套的基础软件系统、开发工具链,比如其自研的BANG语言和MLU指令集,甚至提供智能计算集群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
这意味着,客户买的不是一块冷冰冰的芯片,而是一套能直接用的AI算力解决方案。尤其是在大模型训练、推理、多模态处理等复杂场景中,这种“软硬一体”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。

报告期内,寒武纪还快速支持了多个开源大模型,如阿里的Qwen3、腾讯的Hunyuan等,展现了极强的技术响应速度。这种“与生态共舞”的能力,让它不再是单打独斗的芯片公司,而是AI基础设施的提供者。

就在寒武纪股价、市值一路走高之际,陈天石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。

这位出生于1985年、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并曾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近八年的技术派创业者,如今已凭借寒武纪的成功跻身顶尖企业家行列。

胡润研究院今年发布的《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》显示,陈天石以870亿元身家位列全球第195位。而若以截至8月26日寒武纪5560亿元的总市值计算,作为直接持有公司28.63%股份的第一大股东,其持股对应市值已高达约1590亿元。

三、研发投入不减,但“效率”高了

很多人会问,寒武纪盈利是不是靠“节衣缩食”?

并不是。

2025年上半年,寒武纪的研发投入还在增长——4.56亿元,同比增长2.01%。研发团队792人,占员工总数近八成,其中80%以上是硕士及以上学历。

这说明,寒武纪并没有因为追求盈利而放弃技术投入。相反,它是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提下,实现了研发费用率的下降——从去年同期的690.92%骤降至15.85%。

这是一种健康的信号,规模效应开始显现。

截至8月下旬,寒武纪的市值稳坐科创板榜首。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芯片巨头。5000多亿的市值,是泡沫还是实至名归?

市场给予高估值的逻辑很清晰:

1、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,尤其是国产替代背景下,寒武纪成为稀缺标的;

2、盈利能力首次得到验证,打破了“持续亏损”的魔咒;

3、技术壁垒较高,在智能芯片微架构、指令集、基础软件等方面有深厚积累;

4、客户资源优质,覆盖互联网、运营商、金融、能源等多行业头部企业。

但也有人担忧,股价近期涨幅过大,是否存在泡沫?寒武纪在报告中也不忘提醒投资者:“公司股价持续上涨积累了较多的获利调整风险。”

四、未来:募资40亿,押注大模型

寒武纪并没有满足于眼下。报告中还透露,公司正在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计划,拟募资不超过39.85亿元,用于两大项目:

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,投入20.54亿元;

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,投入14.52亿元。

这说明,寒武纪判断,大模型仍是未来几年的核心战场,必须持续加码。

从2016年成立,到2020年科创板上市,再到2025年半年盈利10亿、市值突破5560亿——寒武纪的故事,像极了一场“技术派的逆袭”。

它曾经被质疑、被低估,甚至被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但它没有放弃自主研发的道路。终于在AI大模型浪潮中,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
这不是终点。寒武纪依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、技术迭代的风险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……但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,在中国做高端芯片,不仅能活下来,还能赚大钱。

而这,或许才是寒武纪这份中报,带给行业最大的信心。

最后的话,在中国上市公司名字真的很重要,寒武纪这个名字,一股远古的洪荒气息铺面而来,想不记住都难...

相关文章

管彤总算不再隐瞒,坦言与韩红的真实关系,难怪不能主持舞台

365app安卓客户端下载 · 08-27 阅读 2366

网页射击游戏排行

365app安卓客户端下载 · 08-25 阅读 9495

面向 Windows® 10 和 Windows 11* 的英特尔® 无线 Wi

安卓软件下SH365 · 07-26 阅读 1663